诸葛亮留下了一批作品,为后世所传诵。
晋武帝时,根据中书监荀勖、中书令和峤的奏请,著作郎陈寿于泰始十年(274)二月辑成《诸葛亮集》,内容分:开府作牧、权制、南征、北出、计算、训厉、综核(上、下)、杂言(上、下)、贵和、兵要、传运、与孙权书、与诸葛瑾书、与孟达书、废李平、法检(上、下)、科令(上、下)、军令(上、中、下),共二十四篇,十万四千一百十二字。
陈寿(233—297)是安汉(今四川省南充市)人,曾任蜀汉的观阁令史,撰《三国志》《古国史》《益部耆旧传》等书。由于职务之便,他所搜集的诸葛亮作品当属可靠,其编辑态度是:“虽敌国诽谤之言,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,所以明大通之道也。”看来保存了原作的真貌。他在《进诸葛亮集表》说:“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,而过于丁宁周至。臣愚以为……亮所与言,尽众人凡士,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。然其声教遗言,皆经事综物,公诚之心,形于文墨,足以知其人之意理,而有补于当世。”这个评价是公允恰当的。
因战乱影响,我国古籍屡遭浩劫,又因前人伪造古籍,以致有些古籍失真,陈寿所辑《诸葛亮集》亦难幸免。唐朝魏征等撰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“蜀丞相《诸葛亮集》二十五卷”,已与陈寿辑本篇数不符,可能这时已有伪作掺入。后晋刘昫等撰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和宋朝欧阳修等撰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,均载“《诸葛亮集》二十四卷”,内容不得而知。元朝脱脱等撰《宋史·艺文志》载“《诸葛亮集》十四卷”,这显然比陈寿辑本少了很多。到了明朝,王士骐辑《武侯全书》十六卷,杨时伟讥其“芜累”,而他所辑《诸葛忠武书》十卷,同样疏于抉择。张溥编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,其中《诸葛亮集》虽然只有一卷,亦不精审。清朝朱璘辑《诸葛丞相集》四卷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指出其中所录《黄陵庙记》为南宋后赝(yàn)本,《心书》《武侯十六策》乃“显然伪托”,《八阵图》《分野》(即《二十八宿分野》)等“猥杂尤甚”,并尖锐批评朱璘把自己及儿子的诗文附在末卷,显然存在问题较多。其后,清朝张澍辑《诸葛忠武侯文集》十一卷,内分文集四卷、附录二卷、故事五卷。自认为“搜采散佚,较诸本增益倍蓰”,然所录真伪亦未加考订。清朝姚振宗《三国艺文志》中辑有《诸葛亮著作考》,也存在上述缺点。
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诸葛亮原作,主要散见于陈寿《三国志》及南朝刘宋裴松之的注文。其余散见于晋朝常璩《华阳国志》、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、隋朝虞世南辑《北堂书钞》、唐朝欧阳询等辑《艺文类聚》、宋朝李昉等辑《太平御览》等书,除少数首尾完整外,多属断简残篇,然往往有史料价值,亦足珍贵;其中伪作,自应认真鉴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