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,字孔明,东汉灵帝光和四年(181)七月二十三日诞生于徐州琅玡郡阳都(今山东省沂南县)。相传这个家族原来姓葛,乃是秦朝末年跟随陈涉起义的将军葛婴的后代。葛婴在战斗中立下大功,后因过失被陈涉处死。据东汉应劭《风俗通》说,汉文帝追录葛婴的功劳,封他的孙子为诸县侯。但是,司马迁《史记》和班固《汉书》都没有这个记载,因而后人认为此事未必可靠。不管封侯与否,反正葛婴的后代从老家符离(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境)迁居诸城(在今山东省),又从诸城再迁阳都。由于阳都已有姓葛的家族,为了有所区别,这从诸城迁来的葛家,便被当地人称为诸葛氏。诸葛氏在西汉元帝时,出了一位被誉为“特立刚直”的诸葛丰,他担任司隶校尉,弹劾权贵,无所避忌。其后传至东汉灵帝时,诸葛珪担任泰山(郡治在今山东省泰安市)郡丞,他有三儿两女,长子诸葛瑾、次子诸葛亮、幼子诸葛均。诸葛亮还在童稚时,生母章氏病亡,父亲再娶。可没有多久,灵帝中平五年(188),诸葛珪也去世了。这时诸葛亮只有七岁,全家都靠叔父诸葛玄照顾。就在这年冬天,青州、徐州(今山东、江苏一带)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。徐州刺史陶谦虽然把徐州黄巾军镇压下去,但青州黄巾军却有了更大的发展。兖州(州治在今山东省金乡县)牧曹操平定了青州黄巾军之后,一场惨无人道的空前大屠杀竟然发生:原来曹操之父曹嵩为躲避战火,从故乡谯(qiáo)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迁居徐州琅玡郡(郡治在今山东省临沂市)。汉献帝初平四年(193)六月,曹操派人迎接父亲,这位曾任太尉的曹嵩,多年来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,那行装满载一百多辆大车,途经泰山郡的华县、费县之间(均在今山东省费县境内),不意财物全部被劫,而且曹嵩全家被害。于是曹操便在这年秋季出兵,屠杀徐州百姓达数万(一说数十万)之多,而且鸡犬不留,据说尸体把泗水也堵塞得无法畅流。第二年夏天,曹操又来攻打徐州,所到之处均成废墟。诸葛玄在家乡实在无法安居,终于在汉献帝兴平二年(195)接受袁术邀请,出任豫章(郡治在今江西省南昌市)太守,他带了年纪较小的诸葛亮、诸葛均及其两位姐姐前去上任。年长的诸葛瑾和继母则留在家乡,五年后也避难江东,受到孙权的礼遇。
诸葛玄上任不久,朝廷另派朱皓为豫章郡太守,朱皓向扬州刺史刘繇(yáo)借兵攻打诸葛玄,诸葛玄只好携带家小投靠荆州牧(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)刘表,来到襄阳定居。两年后,即汉献帝建安二年(197)病故。在此之前,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中庐县(今襄阳市襄州区西南)的望族蒯祺,二姐嫁给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。由于庞德公关照,原拟返回故里的诸葛亮,便在襄阳西郊隆中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士生活。
襄阳地当南北水陆要津。那时中原鼎沸,它还比较安定,刘表又欢喜招纳名流,有“八顾”(能以德行引人)之一的美誉,因而四方人士,云集影附。在这里,诸葛亮结识了一批才智卓越的人物,如庞德公之侄庞统,颍川(郡治在今河南省禹州市)的司马徽、徐庶、石广元,汝南(郡治在今河南省平舆县)的孟公威,博陵(郡治在今河北省蠡县)的崔州平,沔(miǎn)阳(今陕西省勉县)的黄承彦等。黄承彦很器重诸葛亮,以女相嫁。诸葛亮出身宦门,自幼颠沛,家国忧患岂能忘怀!当时政治腐败,社会黑暗,官僚专横,军阀残暴,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,处处怵目惊心的惨象,促使他“气愤风云,志安社稷”。他和友人纵论天下大事,研究经邦济世之道,学问见识日渐精进。
建安六年(201),曾经依附袁绍的刘备,受到曹操威胁,这时也来投靠刘表。刘表虽以礼相待,却暗加提防,让刘备驻屯新野(在今河南省)。这位胸怀大志的汉室宗亲,四处奔波,半生坎坷,不甘寄人篱下,因而迫切希望能有谋士协助,建功立业。建安十二年(207),由于司马徽、徐庶的推荐,刘备亲往隆中三顾草庐,向诸葛亮虚怀求教。
诸葛亮分析当时形势,认为曹操消灭袁绍后势力强大,目前难与较量;孙权占有江东,根基稳固,应该与之结盟;荆州是用武之地,益州(州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)是天府之国,都缺乏英明的领导者。他指出刘备的有利条件是:作为“帝室之胄”,可利用正统观念号召民众;“信义著于四海”,政治影响好;“思贤如渴”,能广泛招揽人才。如果占领荆、益作为基地,在外交、内政上采取正确方针,等待时机,分兵两路:从荆州直捣中原,从益州进据关中,便可恢复汉室,建立不朽的功业。这番宏论,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“隆中对”(或称“草庐对”),是为刘备制订统一天下所能采取的最佳方案,从而使处于窘境的刘备大为振奋。刘备对眼前这位罕有的奇才深表敬佩,于是恳请诸葛亮辅助自己。二十六岁的诸葛亮慨然应允,为了报答世间难得的知遇之恩,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”,从此开始其政治生涯,成为历史舞台上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的重要角色。
就在第二年七月,曹操统一华北地区后,借天子之名号,乘战胜之余威,挥师南下,企图一举消灭刘表、刘备、孙权。八月,刘表病故,次子刘琮不战而降。刘备带领部下从樊城仓皇逃往江陵(在今湖北省)。江陵是军事要地,贮存有大量作战物资,曹操怕它落到刘备手中,亲率精骑五千追击,一天一夜长驱三百多里,在长坂(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)击溃刘备,捷足先登,占有江陵。刘备和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等沿着汉水撤退,后来遇上关羽的水军,又会合了刘表长子江夏(郡治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)太守刘琦的军队,来到夏口(今汉口区)。在这紧急关头,诸葛亮要求亲去联系孙权,共同抵抗曹操。当时,曹操兵多将勇,加上新近并吞了刘表的水军,于是虚张声势,诡称统领“八十万众”,要孙权归顺。孙权正在举棋不定之际,诸葛亮到来,这对局势的发展无疑有很大影响。
诸葛亮指出曹军远来疲敝,而且不习水战;荆州士民依附曹操是迫于其威势,并非心服。孙、刘合作一定能击破曹军。他对敌我情况作了全面、深刻的分析,有力地坚定了孙权御侮图强的战斗意志,消除了江东某些人士的畏敌妥协情绪,因而孙权当即派遣周瑜、程普、鲁肃等率领水军三万,协同刘备共击曹军。十月,曹操率领大军二十万、战舰千余艘,浩浩荡荡地顺江东下,与孙权、刘备的五万联军,在赤壁(今湖北省赤壁市赤壁山)、乌林(今湖北省洪湖市乌林矶)等地一再交锋,孙、刘联军大败曹军,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辉煌记录。这是诸葛亮外交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显著成就,并为其后魏、蜀汉、吴三国分立奠定了基础,使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。
建安十四年(209),刘备占领荆州所属的武陵、长沙、桂阳、零陵四郡(均在今湖南省),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。两年后,刘备进军益州,诸葛亮和关羽等镇守荆州。建安十九年(214),因作战需要,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等溯长江而上,和刘备合围成都,益州牧刘璋投降。刘备以左将军领益州牧,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、署左将军府事。每当刘备出外作战,便由诸葛亮坐镇成都,做到足食足兵,使刘备无后顾之忧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)春,刘备击杀曹操部将夏侯渊,占领汉中地区(今陕西省南部)。关羽也进攻曹操部将曹仁,擒降于禁,捕戮庞德,围攻樊城,声震中原,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威胁。就在这时,孙权与曹操勾结,乘虚攻占荆州,袭杀关羽,孙、刘联盟破裂。
建安二十五年(220)正月,曹操病故。十月,其子曹丕篡汉,建立魏国。次年四月,刘备在成都称帝,继承汉统,年号“章武”,因建都于蜀,史称“蜀汉”。诸葛亮担任丞相。为了替关羽报仇,七月,刘备亲率大军进攻孙权,诸葛亮留守成都。章武二年(222)闰六月,刘备在夷陵(今湖北省宜昌市境)惨败,次年四月病故。临终前召见诸葛亮说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又给儿子刘禅诏书:“汝与丞相从事,事之如父。”刘禅继位,史称“后主”,年号“建兴”。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,开府治事。不久,又领益州牧,事无大小都由其决定。他北拒曹魏,东和孙吴,南平蛮夷,内修政理。虽权倾朝野,但忠勤为国,公正无私,所以“主不疑逼,下不忌倾,吏革奸顽,民安劳苦”。即使其宿敌司马懿,也称赞他为“天下奇才”。建兴十二年(234)八月,诸葛亮在军中积劳病故,遗命葬于汉中定军山(今陕西省勉县东南),被谥为忠武侯,时仅五十三岁。英年早逝,壮志未酬,因而唐朝杜甫有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的浩叹。近人范文澜认为诸葛亮治理蜀汉,“凡是封建统治阶级可能做到的较好措施,他几乎都做”,“他在这一面的努力,确是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