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读】
廖立没有忠心报国的思想,工作很不负责,任意诋毁别人,不遵守法令,又嫌自己职位低,只当上长水校尉。诸葛亮对他进行规劝,他毫不接受,竟然怀恨在心,因此诸葛亮再次上表予以弹劾。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廖立传》裴松之注文,引自《诸葛亮集》。
【原文】
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,守长沙则开门就敌①,领巴郡则有暗昧阘茸其事,随大将军则诽谤讥诃②,侍梓宫则挟刃断人头于梓宫之侧③。陛下即位之后,普增职号,立随比为将军。面语臣曰:“我何宜在诸将军中!不表我为卿④,上当在五校⑤!”臣答:“将军者,随大比耳⑥。至于卿者,正方亦未为卿也⑦。且宜处五校。”自是之后,怏怏怀恨。
【注释】
①开门就敌:指汉献帝建安二十年(215),廖立任长沙郡太守,吴将吕蒙来攻,他不进行抵抗,弃郡逃走。
②大将军:清朝李慈铭怀疑是“大军”二字。
③梓宫:皇帝的棺木。
④卿:古代高级官名。汉朝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,即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,分管中央各部门的工作。
⑤上:李慈铭怀疑是“止”字。五校:汉朝军队的编制,以屯骑、越骑、步兵、长水、射声为五校,各有千人。统率一校的军官称校尉。
⑥大比:古代对官吏进行考察或考试叫“比”,三年一次的考察,称为大比。
⑦正方:李严的字。当时李严任中都护,统领内外军事。
【翻译】
廖立侍奉先帝没有忠孝之心,驻守长沙郡竟打开城门让敌人进来,管理巴郡则办事杂乱无章,跟随大将军就诬蔑嘲骂,陪守先帝的灵柩居然在灵柩旁拿刀斩下别人的脑袋。皇上登位后,普遍提升职衔,廖立跟着成为将军。他当面对我说:“我怎适宜在那些将军之中!不奏请我为卿,却只让我当五校!”我回答说:“将军嘛,是随着考察而定的。至于卿嘛,李严也没有任命为卿。何况你还只适宜当五校。”从此以后,他便怀恨不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