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集

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。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《草庐对》、《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等却广为传颂。
公文上尚书

【导读】

蜀汉后主建兴九年(231)八月,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,弹劾都乡侯、中都护李平(原名李严)。由于刘备临终时,托孤于丞相诸葛亮,让尚书令李平为其副手。李平为顾命大臣,对他的失职违法进行处理,不同于其他官吏。为此,诸葛亮和朝廷文武要员商议后,联名给尚书上公函,要求予以惩处。当时的尚书是在皇帝领导下处理政务的官员。
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李严传》裴松之注文。

“公文”是古代处理公务的一种文体。

【原文】

平为大臣,受恩过量,不思忠报,横造无端,危耻不办,迷罔上下,论狱弃科,导人为奸,情狭志狂,若无天地。自度奸露,嫌心遂生,闻军临至,西向托疾还沮、漳①,军临至沮,复还江阳②,平参军狐忠劝谏乃止。

今篡贼未灭,社稷多难,国事惟和,可以克捷,不可苞含,以危大业。辄与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③、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④、前将军都亭侯臣袁 公文上尚书 ⑤、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⑥、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⑦、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⑧、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⑨、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⑩、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⑪、行中护军偏将军臣费祎⑫、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臣许允⑬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臣丁咸⑭、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⑮、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臣姜维⑯、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雍⑰、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⑱、行参军建义将军臣阎晏⑲、行参军偏将军臣爨习⑳、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㉑、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㉒、行参军绥戎都尉臣盛勃㉓、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臣樊岐等议㉔,辄解平任,免官禄、节传、印绶、符策㉕,削其爵土。

【注释】

①漳:即漳县,故城在今甘肃省漳县西南。
②江阳:今四川省泸县。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疑江阳为江州,即今重庆市,因李平原来驻军江州。
③行:代理。中军师:军师的职责是监察军务,有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军师。车骑将军:与骠骑将军、卫将军职位相同,均为第二品。其下设置长史、司马等属官。如成立府署,则设置东西阁祭酒、掾、属。都乡侯:都乡是指城市附近的乡,都乡侯也就是乡侯,不一定有封地。刘琰(yǎn):字威硕,鲁国(治所在今山东省曲阜市)人。刘备为豫州牧,任命为从事,入蜀后任固陵郡(即巴东郡,郡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)太守。后主即位,任命为中军师车骑将军,封都乡侯,地位次于李平,但不参预政事,仅带兵千余人,跟随诸葛亮。因与魏延不和,被遣回成都,后怀疑其妻与刘禅有私,命士兵痛打其妻,被判死刑。
④使持节:地方军政官员加使持节称号,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。征西大将军:蜀汉设置征南、征西、征北将军,均为武官第二品,资深的为大将军。领:兼任。刺史:州的行政长官称刺史,如兼管军事则称州牧。当时凉州为曹魏所有,蜀汉后主建兴七年(229),蜀汉与孙吴相约,预分天下,魏境的兖、冀、并、凉四州分属蜀汉,所以蜀汉设置凉州刺史遥领之。南郑侯:封地在南郑(今陕西汉中南郑)。魏延(?—234):字文长,义阳(今河南省桐柏县东)人,初以部曲随刘备入蜀,为牙门将军。因勇猛过人,善待士兵,屡立战功。但过于矜高,与同事不和。诸葛亮去世时,与杨仪争权,兵败被杀,夷三族。
⑤前将军:蜀汉设置前、左、右、后将军,品位不详。都亭侯:亭是秦汉时期乡以下的行政单位,每十里设一亭。都亭是指城市近郊的亭,都亭侯即亭侯,没有封地。袁 公文上尚书 (chēn,又读lín):生平不详。
⑥吴壹(?—237):字子远,陈留郡(郡治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)人,随刘焉入蜀,刘璋时为中郎将,带兵在涪(今四川省绵阳市东)抵抗刘备,后投降,被任为护军讨逆将军。诸葛亮去世后督师汉中,任车骑将军,领雍州刺史,进封济阳侯。
⑦督前部:带领营兵的称督,督前部即带领前部兵马。高翔:蜀汉后主建兴九年(231)五月,高翔与魏延、吴班曾大败司马懿。
⑧吴班:字元雄,吴壹族弟。刘备时任领军,后主时官至骠骑将军,封绵竹侯。
⑨绥军将军:蜀汉设置,属于杂号将军,位五品。杨仪:字威公,襄阳(今在湖北省)人。汉献帝建安年间,任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,后投靠襄阳太守关羽。刘备为汉中王,任命为尚书。后主时任参军,迁长史,加绥军将军。诸葛亮去世后,自以为应由他执政,但仅担任中军师,于是心怀怨恨,后主建兴十三年(235)被免官为民,流放汉嘉郡(郡治在今四川省雅安市北),又上书诽谤,被捕后自杀。
⑩中监军:蜀汉设置前、中、后监军,职责与护军相同,但职位在护军之上,军师之下,位四品。扬武将军:蜀汉设置振威、奋威、扬威、扬武将军,均位四品。邓芝(?—251):字伯苗,义阳郡新野(今河南省新野县)人,东汉初年邓禹的后代。刘备入蜀,任郫(pí,今四川成都郫都北)令,后升任广汉(郡治在今四川省广汉市北)太守,入为尚书。后主建兴元年(223)出使吴国,从此孙权绝魏联蜀。诸葛亮去世后,任前军师前将军,领兖州刺史,封阳武亭侯。后主延熙六年(243)任车骑将军,曾平定涪陵(郡治在今重庆市彭水县)的叛乱。
⑪刘巴:并非曾任刘备尚书令的刘巴,生平不详。
⑫中护军:蜀汉设置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护军、行护军,其职位在参军、典军之上,监军之下。偏将军:职位与裨将军同,均位五品。
⑬许允:与魏国镇北将军许允并非一人,生平不详。
⑭笃信中郎将:蜀汉设置掌军、奉车、军议、军师、翰林、副军、笃信、武略、昭武、绥南、武威等中郎将,地位次于将军,位四品。丁咸:生平不详。
⑮刘敏:曾任左护军扬威将军,与镇北大将军王平一道镇守汉中。后主延熙七年(244)春,魏军十多万人前来进攻,当时蜀汉守兵不满三万,刘敏命令杜祺等出兵据守兴势(今陕西省洋县北),恰巧大将军费祎也带兵从成都赶来,于是敌人立即撤退,刘敏因功封为云亭侯。
⑯征南将军:应为征西将军。姜维(202—264):字伯约,天水郡冀县(今甘肃省甘谷县东)人,本为魏将。蜀汉后主建兴六年(228),诸葛亮出兵祁山,姜维只好投靠诸葛亮,很受信任,被任为奉义将军,封当阳亭侯,后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。诸葛亮去世后任大将军,多次领兵伐魏。后主炎兴元年(263),魏国派钟会、邓艾分兵伐蜀,他坚守剑阁(今四川省剑阁县),因后主刘禅降于邓艾,通知他投降钟会。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(264),钟会阴谋叛魏,他伪与联结,拟乘机恢复蜀汉,事败被杀。
⑰中典军:蜀汉设置中、后典军,位在参军之上、护军之下,职责是管理军务。讨虏将军:蜀汉设置,属于杂号将军,位五品。上官雍:生平不详。
⑱胡济:字伟度,义阳郡(今河南桐柏东)人,初任诸葛亮主簿,尽忠职守。诸葛亮去世后,任中典军,封成阳亭侯,迁中监军前将军,假节领兖州刺史,官至右骠骑将军。
⑲建义将军:蜀汉设置,属于杂号将军,位五品。阎晏:生平不详。
⑳爨(cuàn)习:建宁郡(郡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市)土著大族,曾任刘璋建伶(故城在今云南省昆明市西北)令。蜀汉后主建兴三年(225)诸葛亮平定南中,他和孟获等人均受诸葛亮任用,后官至领军。㉑杜义:生平不详。㉒杜祺:南阳郡(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)人,后主延熙七年(244),他和刘敏据守兴势山(在今陕西省洋县),迫敌退兵。后任郡守、监军、大将军司马。㉓绥戎都尉:都尉是辅佐郡守并主管全郡军事的官员,蜀汉在与少数民族邻接的郡设置都尉。盛勃:生平不详。㉔从事中郎:蜀汉丞相官属有从事中郎,处理日常事务。樊岐:生平不详。㉕节传:即符节和传信,均为汉朝官员身份的凭证。印绶:印玺和绶带。符策:皇帝任命官员的诏书。

【翻译】

李平身为大臣,受到过分的恩宠,不思尽忠报答,反而毫无道理地放肆造谣,于己有损的事就不做,欺上瞒下,判决案件不依法律,引诱别人做坏事,情操低下且思想狂悖,简直目无天地。他自念所做的坏事可能暴露,于是产生疑意,听说大军将到他的驻地,便借病向西去沮县、漳县,军队将到沮县,他又突然要回到江阳,他的参军狐忠进行规劝之后才停下未走。

现在篡夺天下的敌人还未消灭,国家的困难很多,国家大事要互相合作,才可能取得胜利,决不可姑息养奸,危害国家的事业。现在我会同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、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、前将军都亭侯臣袁 公文上尚书 、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、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、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、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、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、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、行中护军偏将军臣费祎、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臣许允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臣丁咸、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、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臣姜维、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雍、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、行参军建义将军臣阎晏、行参军偏将军臣爨习、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、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、行参军绥戎都尉臣盛勃、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臣樊岐等商议,应该立即撤掉李平的职务,免去他的官禄、节传、印绶、符策,取消爵位和封地。
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