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集

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。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《草庐对》、《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等却广为传颂。
上言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

【导读】

刘备的夫人甘氏,为后主刘禅的生母,当刘备领荆州牧时去世,葬于南郡(郡治在今湖北省江陵县)。蜀汉章武二年(222),追谥为皇思夫人,迁葬成都,未至而刘备去世。诸葛亮按照封建礼法,奏请后主追尊为昭烈皇后,因刘备的谥号为昭烈皇帝。据宋朝苏洵《谥法》解释:“昭德有劳曰昭,有功安民曰烈。”
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甘皇后传》。

“上言”即“上书”,属于“奏”“议”的一种文体,用于向上陈述意见。

【原文】

皇思夫人履行修仁,淑慎其身。大行皇帝昔在上将,嫔妃作合①,载育圣躬,大命不融。大行皇帝存时,笃义垂恩,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飖②,特遣使者奉迎。会大行皇帝崩,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,又梓宫在道,园陵将成,安厝有期③。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④:《礼记》曰⑤:“立爱自亲始,教民孝也;立敬自长始,教民顺也。”不忘其亲所由生也。《春秋》之义⑥,母以子贵。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⑦;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,尊号曰恭怀皇后⑧;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,尊号曰灵怀皇后⑨。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,以慰寒泉之思⑩。辄与恭等案谥法⑪,宜曰昭烈皇后。《诗》曰⑫:“谷则异室,死则同穴。”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。臣请太尉告宗庙⑬,布露天下,具礼仪别奏。

【注释】

①妃:宋本《三国志》作“配”字,此指皇思夫人。
②飖(yáo):飘荡。
③厝(cuò):浅埋,待葬。
④太常:汉朝九卿之一,主管宗庙祭祀、朝廷礼仪,兼管选试博士等事务,后代成为专管祭祀、礼乐之官。
⑤《礼记》:古代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,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,大抵为孔子弟子及后学所写,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、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文献。
⑥《春秋》: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书修订而成,始于鲁隐公元年(前722),终于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),共242年,为编年体史书,文字简短,据说寓有褒贬之意,后世称为“《春秋》笔法”。
⑦太上:即尊上,这里指汉高祖刘邦的母亲。昭灵皇后:汉高祖五年(前202),追谥其母为昭灵夫人。吕后七年(前181)才尊为昭灵皇后,本文所说有误。
⑧恭怀皇后:梁竦(sǒng)之女,为汉章帝梁贵人,生刘肇。章帝窦皇后无子,心怀妒忌,诬杀梁竦,梁贵人忧惧而死。刘肇即位为汉和帝,于永元九年(97)追尊其母梁贵人为恭怀皇后,改葬于西陵。
⑨孝愍皇帝:即汉献帝刘协。献帝延康元年(220)曹丕篡汉,刘备在蜀听说刘协遇害,于是追尊为孝愍皇帝。其实刘协在魏文帝曹丕青龙二年(234)才去世,被魏国谥为孝献皇帝。灵怀皇后:汉灵帝王夫人(范晔《后汉书》作“王美人”),于光和四年(181)生刘协,王夫人被灵帝何皇后毒死。刘协即位为汉献帝,于兴平元年(194)追尊其母王夫人为灵怀皇后,改葬于文昭陵。
⑩寒泉之思:孝子对母亲的思念。出自《诗·邶风·凯风》:“爰有寒泉,在浚之下。有子七人,母氏劳苦。”⑪谥法:古代帝王、贵族、大臣死后,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称号的法则。始于周朝,秦废除,汉以后继续奉行,至清末止。北宋苏洵奉诏把前人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加以删订考证,成《谥法》四卷。
⑫《诗》:即《诗经》,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收录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三百零五篇,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影响。“谷则异室,死则同穴”,出自《诗·王风·大车》。
⑬太尉:汉朝的全国军事领导人,与司徒、司空并称三公(最高军政官员)。后代逐渐变为加官,并无实权。宗庙:帝王、诸侯祭祀祖宗的祠宇。

【翻译】

皇思夫人奉行仁德,为人和善谨慎。大行皇帝过去担任统帅时,和皇思夫人婚配,养育了皇上,可惜她寿命不长。大行皇帝在世时,恩义深厚,想起皇思夫人的灵柩在外地不够安稳,特别派遣使者前往迁移。适逢大行皇帝去世,现在皇思夫人的灵柩已到,且大行皇帝的灵柩正在途中,陵墓即将建成,安葬的日期快到。我立即和太常赖恭等人商议,《礼记》说:“施行仁爱从对亲人开始,可以教育人民孝道;履行恭敬从对尊长开始,可以教育人民顺从。”人是不应该忘记生养自己的亲人的。按《春秋》的义理,母亲是凭儿子的尊荣而显贵的。从前高皇帝追尊母亲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;孝和皇帝改葬他的母亲梁贵人,尊称为恭怀皇后;孝愍皇帝也改葬他的母亲王夫人,尊称为灵怀皇后。现在皇思夫人也应该有个尊称,以表示对九泉之下她的亡灵的思念、安慰。我立即和赖恭等人依照谥法,认为应称她为昭烈皇后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生前分住两处,死后葬在一起。”所以昭烈皇后应该和大行皇帝合葬。我请求命令太尉将此事祭告宗庙,向天下宣布。具体的行礼仪式另外上奏。

上一篇:公文上尚书
下一篇:街亭自贬疏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