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读】
蜀汉立国时,诸葛亮担任丞相,严刑峻法,引起某些人的不满。法正规劝说:“从前高祖进入关中地区,约法三章(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),秦国的老百姓怀念仁德。现在你凭借武力,占据一州之地,建国伊始,未施恩惠;而且外地人对待当地人,应该屈己相从,希望缓施刑罚放宽禁令,来安抚大家。”对此,诸葛亮给予正确的回答。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文,引自晋朝孙盛《蜀记》。
“书”是信牍一类的文件,古代称信件为“书”,而称送“书”的人为“信”。
【原文】
君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秦以无道,政苛民怨,匹夫大呼,天下土崩,高祖因之①,可以弘济。刘璋暗弱,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②,文法羁縻③,互相承奉,德政不举,威刑不肃。蜀土人士④,专权自恣,君臣之道,渐以陵替。宠之以位,位极则贱;顺之以恩,恩竭则慢。所以致弊,实由于此。吾今威之以法,法行则知恩;限之以爵,爵加则知荣。恩荣并济,上下有节。为治之要,于斯而著。
【注释】
①高祖:汉高祖刘邦。
②焉:刘焉(?—194),字君郎,江夏郡竟陵县(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)人,汉朝宗室,东汉灵帝时任益州牧,封阳城侯,后病故,其子刘璋继任益州牧。
③羁縻(jī mí):拘束,笼络。
④蜀:此处泛指当时的益州。
【翻译】
您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秦朝所为不合正道,施政苛暴,百姓怨恨,一人大声疾呼,全国政权就土崩瓦解,高祖趁这时机,取得很大成就。刘璋昏庸懦弱,自其父刘焉以来,两代施恩于下,仅靠文书、法令的牵制,维系上下关系,没有良好的政治,没有严明的刑罚。蜀地的人士,揽权放纵,君主与臣下之间的关系,逐渐废弛。宠爱而授以职位,职位到顶则会出现不以职位为贵的现象;顺意而施以恩惠,恩惠已尽则会萌生怠慢的心态。所以产生流弊,原因就在这里。我现在用严刑峻法去震慑他们,法令实行后他们就知道什么是恩惠;严格限制封赏爵禄,一旦加官晋爵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尊荣。恩惠、尊荣同时采用,互为补充,上下之间有了法度和秩序,施政的要领,就从这里显示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