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集

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。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《草庐对》、《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等却广为传颂。
与杜微书

【导读】

蜀汉后主建兴二年(224),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,广泛罗致人才,聘请杜微担任主簿,负责文书等事务。他坚决推辞,其后诸葛亮只得派车去迎接。诸葛亮和他会见时,由于他耳聋,只好书面笔谈。

杜微字国辅,梓潼郡涪县(今四川省绵阳市东)人,刘璋任命为从事,后因病去职。刘备平定益州,他强调耳聋,经常闭门不出。
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杜微传》。

【原文】

服闻德行,饥渴历时,清浊异流,无缘咨觏。王元泰、李伯仁、王文仪、杨季休、丁君干、李永南兄弟、文仲宝等①,每叹高志,未见如旧。

猥以空虚,统领贵州,德薄任重,惨惨忧虑。朝廷今年始十八,天资仁敏,爱德下士。天下之人思慕汉室,欲与君因天顺民,辅此明主,以隆季兴之功,著勋于竹帛也。以谓贤愚不相为谋,故自割绝,守劳而已,不图自屈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王元泰:名谋,汉嘉郡(郡治在今四川雅安市北)人。刘璋时任巴郡太守,后为益州治中从事。刘备自立为汉中王,他任少府。后主时任太常,封关内侯。李伯仁:事迹不详。王文仪:名连,南阳郡人,刘璋时任梓潼(今四川梓潼县)令。刘备时任司监校尉,成绩显著,后迁蜀郡太守、兴业将军。后主时任屯骑校尉兼丞相长史,封平阳亭侯。杨季休:名洪,犍(qián)为郡武阳(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区东)人,刘备时任蜀郡太守,后为益州治中从事。后主时封关内侯,复为蜀郡太守、忠节将军。丁君干:事迹不详。清朝钱大昕(xīn)疑是丁立,丁立事迹亦不详。李永南:名邵,广汉郡郪(qī)县(今四川三台县南)人,刘备时为益州书佐部从事。后主时任西曹掾,后为治中从事。李永南之兄李邈,字汉南,刘璋时为牛鞞(bǐng,今四川简阳市西)长。刘备时为益州从事,后主时任犍为太守、丞相参军、全汉将军。文仲宝:名恭,刘备时任益州治中。

【翻译】

敬闻您的道德品行,多时以来渴望相见,只因所走的道路不同,没有机会拜访求教。王元泰、李伯仁、王文仪、杨季休、丁君干、李永南兄弟、文仲宝等人,经常称赞您的高尚志向,所以虽未相见却有如旧交。

我以空疏的才能,领导你们益州这地方,我感到自己德行浅薄而责任重大,心中甚为忧虑。主公今年才十八岁,天性仁厚聪明,爱好美德和下交贤士。普天下的人民都仰慕我大汉,我想和您一起依据天意顺应民心,辅助这位贤明的主公,来扩展振兴汉室的事业,把勋劳载入史册。假如您认为贤士和愚者不能共事,所以与世隔绝,安于劳困,难道没有想到这样做是委屈了自己吗?

上一篇:答关羽书
下一篇:答杜微书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