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读】
蜀汉后主时,诸葛亮担任丞相,李严劝诸葛亮接受九锡,这是天子给大臣的最高礼遇,即赐车马、衣服、乐器、朱户、纳陛、虎贲(bēn)百人、
钺(fū yuè)、弓矢、秬鬯(jù chàng),并进爵称王。对此,诸葛亮颇不以为然,复信表示拒绝。从这里可见诸葛亮不追求个人名位利禄,而把国家大事放在首位的思想作风。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李严传》裴松之注文,引自《诸葛亮集》。
【原文】
吾与足下相知久矣,可不复相解!足下方诲以光国,戒之以勿拘之道,是以未得默已。
吾本东方下士①,误用于先帝,位极人臣,禄赐百亿。今讨贼未效,知己未答,而方宠齐、晋②,坐自贵大,非其义也。若灭魏斩叡③,帝还故居,与诸子并升,虽十命可受④,况于九邪!
【注释】
①东方下士:诸葛亮是徐州琅玡郡阳都县(今山东省沂南县)人,在蜀汉之东,故以此自称。
②齐:齐桓公(?—前643),姓姜,名小白,公元前685年—前643年在位,以“尊王攘夷”相号召,制止戎、狄对中原的进攻,还平定东周王室的内乱。晋:晋文公(前697—前628),姓姬,名重耳,公元前636年—前628年在位,以“尊王”相号召,曾平定东周王室内乱,迎接周襄王复位。
③叡:即魏明帝曹叡(205—239),字元仲,魏文帝曹丕之子,公元227年—239年在位。
④十命:我国古代帝王对臣下没有这种赏赐,清朝何焯认为这是过激之辞。
【翻译】
我和您相识很久了,难道还不互相了解!您现在教导我要振兴国家,规劝我不要拘谨于常规,所以我不能沉默无言。
我原是东方下愚之人,得到先帝过分的信任,职位达到人臣的顶点,俸禄赏赐有百亿之多。现在讨伐敌人还没有成效,知己尚未报答,然而却要和齐桓公、晋文公比美荣耀,徒然自称尊贵,这是不适宜的。如果消灭魏国杀了曹叡,皇帝回到原来的都城,我和你们一起提升,即使是十命也可以接受,何况是九锡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