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读】
汉献帝兴平二年(195),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从豫章郡(郡治在今江西省南昌市)迁居襄阳(今在湖北省)。不久,他的大姐嫁给中庐县(故城在今襄阳市襄州区西南)的望族蒯祺,蒯祺后来是曹操的房陵郡(郡治在今湖北省房县)太守,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(219)被蜀汉宜都郡(郡治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)太守孟达的部下杀害。二姐嫁给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,庞山民后任魏国黄门吏部郎,早卒。其子庞涣,字世文,晋武帝太康年间(280—289)任牂牁郡太守。据此,诸葛亮和他的外甥似难以取得联系,这封信可能是后人伪作。细看文意,也和《诫子书》雷同,但前人对此未有明确评述,因后世传诵,故仍然译出。
本文载于宋朝李昉等辑《太平御览》卷四百五十九。
【原文】
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疑滞,使庶几之志①,揭然有所存,恻然有所感;忍屈伸,去细碎,广咨问,除嫌吝,虽有淹留,何损于美趣?何患于不济?若志不强毅,意不慷慨,徒碌碌滞于俗,默默束于情,永窜伏于凡庸,不免于下流矣。
【注释】
①庶几:古代指所谓贤者。
【翻译】
志向应该保持高尚远大,仰慕前代贤人,摒绝私情邪欲,切勿多疑固执,以便使贤人的志向,鲜明地有所保持,深切地有所感受;要能屈能伸,不为小事烦恼,广泛向人求教,绝不鄙嫌吝啬,虽然得不到升迁,又何损于自己高尚的情趣?何用担心于事业不能成功?如果志向不坚强刚毅,意气不振奋昂扬,徒然随波逐流地局限于尘俗,无所作为地牵制于私情,永远奔走藏身于平庸的人群之中,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变成没有出息的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