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读】
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,大敌当前,内部需要团结一致,才能形成坚强的力量。因而一切破坏团结的言行,都可能在内部产生分化瓦解的作用,这就有助于敌人。来敏言行不检,任意放纵,有害团结,影响甚坏,理应免除官职。尽管如此,诸葛亮还是希望他闭门思过,痛改前非。同时自己也做了检讨。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来敏传》裴松之注文,引自《诸葛亮集》。
【原文】
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①:“新人有何功德,而夺我荣资与之邪?诸人共憎我,何故如是?”敏年老狂悖,生此怨言。昔成都初定②,议者以为来敏乱群,先帝以新定之际,故遂含容,无所礼用。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令③,先帝不悦而不忍拒也。后主[上]即位④,吾暗于知人,遂复擢为将军祭酒⑤,违议者之审见,背先帝所疏外,自谓能以敦厉薄俗,帅之以义。今既不能,表退职,使闭门思愆。
【注释】
①来敏:字敬达,义阳郡新野(今河南省新野县)人。刘备入蜀,任典学校尉,后为太子家令。刘禅即位,任虎贲中郎将。后主建兴五年(227),诸葛亮进驻汉中,任将军祭酒、辅军将军,因过失被撤职。诸葛亮去世,先后任大长秋(主管后宫事务)、光禄大夫(负责顾问、应对)等职,均以言语过失免官。最后为执慎将军,给予这个称号是使其自知警惕。
②初定:指汉献帝建安十九年(214),刘备占领益州。
③刘子初(?—220):名巴,零陵郡烝阳县(今湖南省衡阳市)人,刘备为汉中王,任命他为尚书,后为尚书令。太子家令:负责太子宫中的仓谷、饮食等事务。
④主上:指刘禅。
⑤将军祭酒:军中顾问。
【翻译】
将军来敏对上级官员公然说:“新来的人有什么功绩、德行,而夺我的荣誉、地位给他们呢?大家都讨厌我,为什么会这样?”来敏年老放肆无理,竟说出这些埋怨的话。当初刚平定成都时,评议者认为来敏在众人中制造混乱,先帝考虑到社会新近安定,所以就宽容了他,也没有礼聘任用。后来刘子初选用他担任太子家令,先帝尽管不高兴却也不忍心拒绝。后来皇上登基,我没有知人之明,便又提升他为将军祭酒,违背了评议者正确观察的结论,不符合先帝疏远他不予重用的做法,我以为通过督促劝勉就能够改变他那不良的习惯,用正确的道理来引导他。现在既然不能够做到,只得上表奏免他的职务,让他闭门思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