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集

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。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《草庐对》、《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等却广为传颂。
与群下教

【导读】

诸葛亮以一身系蜀汉安危,深知肩荷重任,非博采广纳,不足以成大业。因而遇事经常和部属共同研究,反复讨论,要求大家出谋划策,以便能集思广益,择善而从。他唯恐自己谋国不周,工作中出现疏漏缺失,因而恳切地鼓励别人给他提意见。他除了从道理上说明听取意见的好处外,还树立好的榜样,进行表扬。
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董和传》。

【原文】

夫参署者①,集众思、广忠益也。若远小嫌,难相违覆②,旷阙损矣。违覆而得中,犹弃弊 与群下教 而获珠玉。然人心苦不能尽,惟徐元直处兹不惑③,又董幼宰参署七年④,事有不至,至于十反,来相启告。苟能慕元直之十一,幼宰之殷勤,有忠于国,则亮可少过矣。

【注释】

①参署:共同议事。
②违覆:反复讨论。
③徐元直:初名福,后改名庶,颍川郡(郡治在今河南省禹州市)人。少年时行侠,替人报仇,被捕后判死刑,为同伙解救得脱。从此刻苦学习,后迁居荆州,和诸葛亮交谊甚深,所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。曹操进军荆州,俘获其母,不得已而脱离刘备,依附曹操,官至御史中丞。
④董幼宰:名和,南郡枝江县(今湖北省枝江市东)人。刘璋时任益州郡太守。当时蜀土富实,风俗奢侈,董和朴素节俭,所在移风易俗。刘备入蜀,任掌军中郎将,他与诸葛亮共事,经常提出批评建议,彼此相处融洽。

【翻译】

共同议事,是为了集中众人智慧,采纳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意见。如果为了避免微小的嫌疑,而难以互相反复讨论,那错误损失就多了。经过反复讨论而得到适当的办法,就好像丢掉破烂的草鞋而获得珠玉一样。然而人们的心中总是有各种顾虑不能尽情说话,只有徐元直在这方面没有疑惑。还有董幼宰辅助我议事七年,我办事有做得不够之处,他往返十次,前来陈述、建议。假如大家能够仿效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,像董幼宰那样殷勤建言,对国家一片忠诚,那我诸葛亮就可以少犯些过错了。
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