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集

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。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《草庐对》、《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等却广为传颂。
劝将士勤攻己阙教

【导读】

蜀汉后主建兴六年(228)春,诸葛亮亲率大军伐魏,号称二十万,兵分两路:赵云、邓芝进据箕谷(在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西北),牵制敌军;主力北出祁山(在今陕西省礼县祁山堡)。可是先锋马谡措置失宜,在街亭战败;赵云等在箕谷遭遇魏军主力,交战不利,因而全线退兵。为此,诸葛亮向全国公布自己的过失,并要求将士们指出自己的缺点,以便改正错误。这以后,他奖励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,抚恤阵亡的将士家属,精简兵将,加强训练,提高士气,因而史称“民忘其败”。

本文载于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文,引自晋朝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。

【原文】

大军在祁山、箕谷,皆多于贼①,而不能破贼,为贼所破者,则此病不在兵少也,在一人耳。

今欲减兵省将,明罚思过,校变通之道于将来②。若不能然者,虽兵多何益!自今已后,诸有忠虑于国,但勤攻吾之阙,则事可定,贼可死,功可跷足而待矣③。

【注释】

①皆多于贼:此说值得研究。因为当时诸葛亮的战略部署,是以镇东将军赵云、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,扬言从斜谷道去攻打长安西面的郿县(今眉县),从而牵制了魏国大将军曹真的主力,魏国关中兵马大部分屯守郿县,所以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赵云传》说:“云、芝兵弱敌强,失利于箕谷。”蜀汉主力进攻祁山,魏国是右将军张郃率兵五万驻防陇右,蜀汉兵力在祁山比敌人多。
②变通之道:为适应情况需要,改变原来的方式方法而不改变原则,以求达到既定目的。
③跷(qiāo)足:抬起脚来。

【翻译】

我们的大军在祁山、箕谷,人数都比敌人多,却不能打败敌人,反被敌人打败,可见这失败的原因不在兵少,而在我这个当主帅的身上。

现在我想精简兵将,严明赏罚和检查过失,重新制订策略以适应将来的形势。如果不能这样做,虽然兵多又有什么用处!从今以后,凡是忠心考虑国事的人士,只要经常指出我的缺点错误,那么,北伐大事就可以成功,敌人就可以消灭,功业很快就可以建立了。

上一篇:与参军掾属教
下一篇:军令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